当前位置:有机肥设备首页 > 媒体关注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

2021-09-02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面对新的形势,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实现农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发展措施,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们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在更新发展理念和创新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理念,才能确立新的发展思路,更好地把握发展大局,明确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步伐。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工作理念
  (一)必须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农业发展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体。农民以其无比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就是要一心一意为农民谋利益,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让农民能够分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根本,把农民是否增收作为衡量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开辟新的增收途径;既要立足当前实际采取尽快见效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
  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提高农民素质,是提升农业、振兴农村的希望所在,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关键所在。要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需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扩大“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强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能力。
  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要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过程。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维护农民对农村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和管理参与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培育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加快农村法制建设。
  (二)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理念,拓宽新时期农业发展思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统筹协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完善加快农业发展的机制,强化农业发展的基础,加大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认真贯彻“两个趋向”重要论断。要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建立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体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度障碍。引导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设法调整、优化对“三农”投入的财政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探索建立农业投入品补贴机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积极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经过不懈努力,尽快形成完整的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六小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搞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按照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原则,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等26个工程,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三)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增、地减、水缺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地节水。要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实施沃土工程,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改进栽培、饲养方式,推行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立体种养模式,发展保护性耕作。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培肥和提高地力。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坚持和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禁渔期制度,切实保护渔业资源。
  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永续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发展生物质经济,支持农业副产品循环利用。大力推进生态富民家园计划,加快农村沼气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秸秆产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实现增值增效。
  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提高认识、依法监管、加大投入、防治并举”的原则,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减少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量。把沼气建设与农村改厕、改水、改圈结合起来,加快规模养殖场粪便净化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控制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工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植物保护和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扩大退牧还草工程规模,加强鼠虫害防治,不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逐步建立草原生态修复的长效机制。
  (四)必须树立科技进步理念,强化农业发展的战略基点,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归根结底要靠重大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科技工作,必须围绕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基础创新、集成技术创新及应用转化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使科技向产业聚集,技术向产品聚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调整农业科技发展目标,由注重增加产量向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研究向研究、应用、推广和普及并重转变,由注重常规技术向常规技术集成和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并重转变。大力发展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的技术、标准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建立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技术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关键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核心是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要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重点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应用范围。
  (五)必须确立改革创新理念,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努力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深化农村改革,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农村改革潜力很大、效应很大。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各级农业部门要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建立健全农民承包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立法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积极参与征地制度改革,推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土地补偿费使用的监管。加强国有农场农业用地保护和占用的监督管理。
  探索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通过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建立起农民与市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扶持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生产服务、产品流通、储藏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进程: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保护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积极参与和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免征农业税步伐,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村乡镇机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综合改革试点,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推动国有农场农业税费改革。探索解决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搞好农业行政审批制度、兽医管理体制、农垦管理体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六)必须借鉴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和谐发展新农村。把工业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等先进理念和发展要素,导入和应用到农业领域,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步伐。
  运用现代工业成果改造传统农业。把现代工业发展的成果逐步运用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持。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努力拓宽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和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积极采用工程、生物、农艺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农用工业,提升农业装备水平。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形式与生产方式。借鉴现代工业组织形式,大力推进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改变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相互割裂的封闭经营方式,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引入工业融资方法,开展农业资本运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项目推进意识,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提高农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借鉴工业质量标准理念,加强农业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农产品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坚持效益为先理念,讲求农业成本核算,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引入工业市场营销理念,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营销。分析市场、开拓市场,扩大农产品流通,增加农产品出口。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在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条主线,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一)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推进农业区域化,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我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要进一步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实施力度。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建设为手段,明确主导品种,建设生产基地,培育名优品牌,打造支柱产业,加快农业区域化进程。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完善和细化布局规划及其实施方案,着力构建13个主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加快粮食主要品种的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沿海沿江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发挥地域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城郊型和外向型农业。中部地区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西部地区加强草原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转变牲畜养殖方式。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进一步提升热带作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生产基础,因地制宜,适应市场,依靠科技,培育名牌产品,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尽快形成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中央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农业标准的示范和应用,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推广。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与实施标准化相结合,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回良玉副总理特别要求:“农业部作为国务院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管部门,要发挥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作用,把农业标准化作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步伐。”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主力军作用,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之一。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方针,围绕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实施与监督三个关键点,从管理、技术与生产实践三个层面入手,加速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标准化进程。要加大标准制定修订力度,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早日出台,着手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和规章。优先制定和修订保障公平贸易、确保质量安全、保护资源环境、发展大宗农产品、保护我国农业等方面的标准,推进各地制定主导产业的产品标准、操作规程。加强示范带动,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全面启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活动。从重点环节入手抓标准的实施,产前抓投入品、产地环境的标准化,产中抓农、牧、渔,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的标准化,产后抓加工、分级、包装储运、贸易的标准化。把农业标准实施作为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垦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强化市场监管,大力促进农业标准化。加强质检机构建设,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扩大监测品种和范围,及时发布例行监测信息,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优质化。推进良种使用的标准化,进一步加强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认定和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加强质量认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支持支柱产品,发展品牌农业,加速农产品优质化进程。加强市场检验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大力培育和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按照扶优扶强和大规模、高起点、强带动的原则,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和项目,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行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跨行政区域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反哺农业、带动农户的作用。坚持平等互利、风险共担、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要带头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发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和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调整完善扶持政策和支持方式,逐步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规模,降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税、优先兑现出口退税等,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定期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有出有进,不搞终身制,促进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加快农业机械化的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发展机制和社会氛围都已具备,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要全面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突出抓好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生产,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调动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补贴的重点要向农产品主产区、主要粮食生产环节倾斜,鼓励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及其配套机具,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先进实用农机化技术、机具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大力推广机械深松、复式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秆粉碎还田等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南方地区要积极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北方旱区要改革传统耕作制度。加快研究开发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搞好培训宣传和示范推广。健全农村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机股份合作公司、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技术协会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农机服务机制。大力培育农机作业、技术服务、销售、维修、信息咨询等服务市场,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推广、使用和经营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加强组织协调和规范化管理,逐步扩大农机跨区作业品种和范围,扩大作业规模。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做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推广鉴定工作,搞好重大技术推广机具的鉴定选型,把好农机产品质量关、性能关,净化农机市场,维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五)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特别是进入入世后过渡期,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国家调控压力和任务进一步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农业市场化,既要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又要善于掌握和运用市场化的理论、方法和规则,增强我国农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市场主体,加快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健全农产品市场预警监测系统,启动“金农工程”,开发信息资源,延伸服务网络,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农产品营销促销,指导农业会展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形成国内产销相衔接、国外促销相呼应的农产品营销促销格局。大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园艺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鼓励农垦企业积极参与国外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积极拓展我国农业发展空间。认真研究入世后过渡期农业发展对策,发挥比较优势,运用国际规则,趋利避害,保护自己,提高应对能力。做好世贸组织新一轮农业谈判工作,积极参与多双边农业贸易谈判和贸易规则制定。加强农业市场化法规建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大力推进服务社会化。建立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支撑,是解决我国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和紧迫任务。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还比较低,总体上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坚持发挥政府扶持、市场调节双重作用,实行科技推广、购销供应有机结合,推进农业信息、技术与市场服务一体化,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建设富有生机活力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构建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服务网络。积极稳妥地推进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分开,加强政府农技推广服务。努力探索新型服务形式,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科研推广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增强服务能力。强化农村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的凝聚力。切实把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帮助农民办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功能,不断加以强化和完善。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机制。政府集中于公益性服务领域,企业侧重于营利性服务领域,民间技术经济组织注重于社区服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搞好自我服务。建设一批社会化服务重点工程。加快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执法监督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法制建设进程,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体制和法制环境。
  作者系农业部部长
  (本文节选自7月12日作者在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通达重工科技

关于通达
通达简介
通达文化
通达实力
通达图库
联系我们
产品中心
有机肥生产线
发酵设备
粉碎设备
搅拌设备
造粒设备
烘干/冷却设备
配套设备
媒体关注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技术文献
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
技术研发
销售网络
人才策略
人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