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有机肥设备首页 > 媒体关注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

2021-05-27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

  一是种养一体化技术模式。针对周边拥有大量农田、山地、林果茶园或菜地等可进行粪污消纳的养殖场(小区),利用自有农田或与周边农民协议农田的方式,通过农牧结合、养殖数量与农田面积配套的方式,养殖粪水经过储存与处理相结合的氧化塘处理后作为肥水(或经过沼气处理后产生的沼渣沼液)浇灌农田,通过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粪便污水的“零”排放。因地制宜,发展集中供气工程,通过工程技术的转换,既化解了养殖污染难题,又为种植提供了有机肥。
  二是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模式。针对城市郊区农田面积小、消纳农田面积有限的规模养殖场,养殖粪便不能全部就地利用,传统养殖场存在的污水产生量大、环境负荷和废弃物处理费用高的问题。该模式从源头减排污水产生量,并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后异地利用。采用“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即改水冲清粪或人工干清粪为漏缝地板下刮粪板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畜禽粪便经过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后异地还田,养殖废水经过储存池稳定化处理后为肥水浇灌农田等技术措施,实现养殖场粪污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三是养殖场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模式。针对已建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等预处理设施的畜禽场,因土地消纳能力不足,且废水达不到排放标准条件下,采用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增加深度处理和安全利用工程设施,提高规模化畜禽场养殖废水处理能力,出水能达到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规模化畜禽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四是养殖密集区粪便集中处理技术模式。在区域范围内,达到一定饲养规模(10公里范围内达到50000头猪当量)的养殖密集区,依托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建设粪污集中处理利用工程。采用粪车转运-机械搅拌堆肥-堆制腐熟-粉碎加工等工艺制成商品化有机肥,提高肥料附加值;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养殖场户污水暂存-吸粪车收集转运-固液分离-高效生物处理-肥水贮存-综合利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三)地膜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
  一是多次循环利用技术。引导农民使用加厚地膜,延长地膜使用期,提高地膜利用率。
  二是农膜回收熔融再生技术。废弃地膜经收集、分拣、清洗、干燥、再生造粒、成型后完成资源化再利用。
  三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技术。在宜昌、十堰等地开展可降解地膜的试验评价,逐步增加试验面积,在试验示范和不断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加快推广可降解地膜,减轻残膜污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资金支持。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加快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残膜等综合利用步伐。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设立专项,扶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农业湿地保护、田间面源污染治理等相关示范项目的力度,多渠道争取项目、整合资源,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二)完善技术支撑。
  发挥湖北省科教优势,联合大专院校和农业科教系统相关专家,组成联合技术团队,总结提炼相关适宜成熟技术,促其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编制适合我省省情、农情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手册,为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三)完善法制建设和补偿机制。
  贯彻落实《农业法》、《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精神,以丹江口库区等敏感流域为突破,推动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与机制,鼓励各类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补贴,促进农业清洁投入、清洁生产和清洁产出。
  (四)强化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
  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者的生态环保意识,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加大科普培训力度,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专家课堂、田间学校、科技示范等多种渠道,开展科技指导和服务,推广普及“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清洁生产技术,引导农民与各类生产者主动参与到“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残膜”综合利用行动中来。

通达重工科技

关于通达
通达简介
通达文化
通达实力
通达图库
联系我们
产品中心
有机肥生产线
发酵设备
粉碎设备
搅拌设备
造粒设备
烘干/冷却设备
配套设备
媒体关注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技术文献
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
技术研发
销售网络
人才策略
人才策略